黄姜的作用有哪些 黄姜如何栽培
一、姜黄的栽培技术
一、选建基地
黄姜要求气温高,光照强。其不耐严寒,喜深厚疏松的沙质土和腐殖土,排水良好又保墒的坡度较小的山地,冬季可选择二荒地,挂坡地进行治地。达到等高线绕山坡、三尺带、自然边、丰产沟、二尺宽、活土层、一尺半的标准即可。
二、整地施肥
整地标准:一是起好排水沟,特别是坡改梯,梯地内沟必须深起,高垄土层,疏松土壤;二是缓坡地及平地深翻后做畦,起好边沟,围沟,防止渍水,畦高不低于25cm,畦宽85~100cm。整地做畦前施足底肥,亩施农家肥10~15吨,加100kg复合肥拌匀,用人粪尿浇透,盖土沤制1~3个月,中间翻动1~2次,让其充分腐烂,然后每畦中间开沟施入,两边开沟播种,统一盖土。
三、选种
种子质量好坏与黄姜的出苗及产量关系极大,应选无病虫害的嫩根茎作种。出苗率达96%~100%。栽培2年,鲜姜产量为原种根茎的13~20倍。种子贮藏是获得高产的保证,必须放在通风处晾干,然后进行袋藏;若种子量大,待阴干后可进行沙藏。作种的黄姜,不能连日暴晒,高温会使种胚无法发芽,更不能将种堆积起来。种子沙贮的方法:将选好的种子平铺9~12cm厚,然后撒一层8cm厚的清洁的细沙,再一层种,一层沙,顶端盖细沙9~12厘米,然后盖上草席即可。
四、适时播种
春秋两季皆可种植,日均温稳定在8℃以上即可春播,11月中旬日均温下降到9℃以下即可播种(气温高于10℃会造成黄姜冬季出苗后受冻害)。为了充分发挥群体和个体增产效益,种植密度须合理,株行距以0.5m×0.13m和0.4m×0.17m为好,每亩株保证在8000株以上。播种可条播或穴播。在整好的畦上开沟条播,沟深9~12cm,姜种平放入沟内,芽苞头统一排在中间,然后盖土6~9cm。
五、田间管理
一是严防人畜入内践踏;二是加强中耕除草。由于黄姜根系不发达,与杂草争肥争水能力差,为了不影响黄姜的生长,必须及时除草。3月下旬,杂草普遍发芽生长时及时除掉,为黄姜发芽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出苗后,见草就拔,*一年除草6~8次,第二年除草2~3次,要保证田间没有杂草。配合人工锄草还可进行化学除草;三是搭好架。搭架有利黄姜生长。当苗高15cm时,就应及时搭架,架高1.2m左右,一般3~4株共用一根架杆,4~6根架杆捆在一起,保持根架稳定,防风防倒;四是追肥要及时。为了保证前期黄姜地上部早发促生,后期稳长迟衰,构成良好的丰产结构,保证根茎膨大速生提高皂甙含量,必须适时追肥。齐苗后,每亩追施10kg尿素或稀人粪尿一次。6月底,亩追施硫酸钾5~10kg或草木灰100kg。中、后期各喷一次叶面专用肥。
六、适时采挖
黄姜的采挖周期两年为宜,产量及皂甙含量均达很高期。采挖季节一般选在秋后的枯萎期。采挖后将健壮幼嫩的根茎苞切下来(切时要带5厘米以上的老根)作种,播种前用硼溶液浸种处理,再用草木灰消毒种子切面,然后贮存于阴凉处,待整好地后立即播种,其余老根基作商品。
七、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1、炭疽病。
4月下旬至5月下旬为发病初期,7月上旬至8月中旬为高峰期。防治方法:亩用"可杀得2000"35~40g,兑水50~60kg喷雾,连用3次,亩用"小叶敌"100mL,兑水50~60kg喷雾,适用3次;每亩施"重茬剂"150g,兑水灌根或进行土壤处理。
2、根腐病
5月上旬开始发病,5月下旬见病,6月下旬是发病高峰。防治方法:亩用根腐灵25g,灌根或喷雾;亩用"可杀得2000"25~40g,兑水50~60kg喷雾,连用3次;亩用"重茬剂"150g进行土壤处理或灌根。
3、疫病。
5月中旬见病,6月下旬为高峰期,7月基本稳定。防治方法:亩用"雷多米乐"100g兑水50~60kg喷雾;或"克露"100g,兑水50~60kg喷雾;或70%"托布津"100g兑水50~60kg喷雾。
二、姜黄的作用
溶血作用:
薯蓣皂苷属于甾体皂苷,甾体皂苷水溶液与血液接触后会不同程度的破坏红细胞,产生溶血现象,因此皂苷及含有皂苷的生药不能用于静脉注射。甾体皂苷的溶血作用较弱,薯蓣皂苷的溶血系数为1:400000。但F环开裂的皂苷往往不具溶血作用,而且表面活性降低。
抗衰老作用:
林刚等比较了山药和盾叶薯蓣对家蚕寿命及小鼠LPO、LF的影响,研究证明适当剂量的山药稀醇提取物和盾叶薯蓣皂苷可明显降低老龄小鼠血浆LPO和肝脏LF的含量。因为现对自由基与衰老之间的关系研究常以机体老化代谢产物---血浆LPO和组织LF的含量作为衰老的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山药及盾叶薯蓣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抗肿瘤作用:
HuKe等报道薯蓣皂苷的前皂苷配基A、薯蓣皂苷和纤细皂苷在体外对肿瘤细胞系K562具有细胞毒作用。蔡晶等通过对体外培养的人宫颈癌细胞应用薯蓣皂苷,发现它能显著抑制Hela细胞的生长,而且将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在S期,参与了细胞的周期调控。王丽娟等研究证明薯蓣皂苷元在200,100,50mg·kg-1ig或100,50,25mg·kg-1ig对三种小鼠移植肿瘤肉瘤-180(S-180),肝癌腹水型(HepA),小鼠宫癌-14(U14)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瘤率约在30﹪-50﹪。而在离体条件下,薯蓣皂苷元浓度在0.1-100μg·ml-1时,对小鼠肺上皮癌细胞(L129),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乳腺癌细胞(MCF)3种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浓度为100μg·ml-1时,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达到85.4%、98.7%和83.2%。霍锐等通过实验发现在离体条件下薯蓣皂苷元诱导人黑素瘤细胞A375-S2凋亡和周期阻滞在G0/G1期,并且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可部分抑制细胞凋亡,抑制作用在5μmol·L-1很强,当浓度升高时,抑制作用降低甚至消失。Moalic等研究了薯蓣皂苷元能抑制人骨肉瘤1547细胞系的生长,使细胞分裂周期停止在G1期,诱导细胞凋亡。
杀灭钉螺的作用:
刘汉成等进行盾叶薯蓣杀湖北钉螺卵的实验研究,采用药液浸泡法对不同发育阶段的螺卵细胞进行孵化阻滞实验。结果表明,10mg/L药液浸泡48h对1d和5d卵龄螺卵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杀灭1d卵龄螺卵的有效率可达80%,其LD50为10.28mg/L(斜率b=1.9767)。杀灭20d卵龄螺卵的有效率﹤5﹪;测定的生物效应与螺卵的卵龄呈负相关。糜留西等应用盾叶薯蓣植物根粉进行小规模的现场灭螺试验,结果表明:浸杀和喷洒分别应用100g/m3和50g/m3的药浓量,施药后7d活螺平均密度下降率均在90%以上,且有效的抑制钉螺上爬。崔天义等发现盾叶薯蓣根茎具有显著的灭螺活性,而且该植物根茎正丁醇提取物在浓度为30mg/L时,浸泡钉螺48h,100%死亡,且被浸泡钉螺不伸厣,不上爬。
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是缺血性心脑损伤的重要原因。实验证实薯蓣皂苷元和黄山药总皂苷在体外均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薯蓣皂苷元的加入量只有黄山药总皂苷的1/8时仍有与黄山药总皂苷相同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薯蓣皂苷元的抑制率高于黄山药总皂苷。
三、黄姜过分布
不同的气候、海拔及地形条件下,盾叶薯蓣分布差异明显。
一般低山河谷具有显著的冬暖特点,是其主要分布地带;而在l500m以上的寒冷高山则很少有分布。朱延钧等将盾叶薯蓣的垂直分布区分为3个段研究,发现在海拔450m以上区域薯蓣皂苷元含量很高。李朝阳等研究认为,盾叶薯蓣皂苷元含量与居群环境条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很主要的可能是海拔高度,且位于500~700m海拔范围居群的皂苷元含量相对较高,而高于或低于该海拔范围的居群皂苷元含量都不高。与徐成基分析的结果——皂苷元含量高的样品都在海拔400~700m之间基本相同。
盾叶薯蓣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各种类型土壤中均能生长,但主要生长在山地棕壤和山地黄壤等腐殖质深厚的土壤中。
盾叶薯蓣喜温暖环境,不耐严寒。很适宜生长气温为20℃~25℃。水分状况对盾叶薯蓣的分布和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其分布区全年降水量在750~l500mm之间,在湿润土壤环境中生长旺盛,分布较多,盾叶薯蓣皂素合成与积累的很适宜水分条件为年降水量800~900mm,以850mm为很佳。盾叶薯蓣为喜光植物,主要分布在光照充足的向阳坡面,而在阴坡或光照条件差的地方,分布较少,要求年日照时数为1750~2000h。
由于盾叶薯蓣分布范围较广,不同地区、居群的植株形态性状发生了变异,
植物体内的皂素含量亦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高低各异。生态环境对盾叶薯蓣种内基因型变异影响较大,且在形态性状与活性成分积累等方面影响显著。因此,为了提高盾叶薯蓣开发效益,需进一步研究生态环境对皂素形成影响的机理。
四、黄姜的繁殖
常规培养
盾叶薯蓣叶盾叶薯蓣采用种子繁殖和根茎繁殖,即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黄春洪等通过对盾叶薯蓣主要居群种质分析的研究发现,在评价一份种质是否适合用作栽培种时,薯蓣皂苷元含量高低不应该作为首要指标,种质的含量是否能够稳定遗传才是很重要的指标。种子繁殖以5~7月份播种很佳,成长期较长,4年后才能供工业用,种子繁殖可选育有效成分含量高、产量高、抗性强的优良单株留种,以提高盾叶薯蓣质量。根茎繁殖,秋栽很佳,选择生活力强,无病虫害的根茎为种根茎,生长2~3年收获,操作简单,植株生畅快,成苗率高。
组织培养
组织培养技术是进行种苗生产、品种培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工业化皂苷生产的有效途径;薯蓣皂苷主要分布于根状茎中,根状茎主要由周皮、基本组织和散生在基本组织中的维管束三部分组成,周皮细胞的分裂和体积增大使根状茎迅速生长,薯蓣皂苷主要分布于基本组织薄壁细胞中,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殖薯蓣植物,既可保存种质资源,又能快速繁殖优良品种,不但可解决种源问题,而且能有效防止种质退化。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盾叶薯蓣的快速繁殖和品种改良。四川生物研究所一室体细胞研究组对盾叶薯蓣不同部位的愈伤组织诱导频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若以幼茎、幼叶为材料,其诱导频率一般都比较高,分别为57.97﹪、83.14﹪;以块(根)茎为材料则诱导频率较低,只有1.78﹪。徐向丽对薯蓣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行总结认为,能否诱导出愈伤组织与培养基的选择和激素配比密切相关,常用的培养基是MS或改良MS、Nitsch、B、White等培养基;另外,pH值、温度、光照等因素也影响愈伤组织的形成。
细胞培养
人们在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生产天然产物领域的研究十分活跃,并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通过改变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选择高产细胞株,添加前体以及调节合成途径等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植物细胞培养中次生代谢物的含量。中国已开展了选用盾叶薯蓣高皂素含量植株,进行细胞连续培养方面的研究。任建伟等采用盾叶薯蓣脱分化愈伤组织进行固体培养和细胞悬浮培养研究,发现细胞培养在7~21d之间细胞的生物量增长很快,培养物中物质累积也很快,其皂素含量随细胞的增长而增高,但达峰时间迟于细胞生长达峰时间,在30~35d细胞皂素含量及每升培养基可得皂素含量均较高,即有用物产量与细胞生长的关系属延迟型;并选择出了适宜的愈伤组织生长和皂素生产培养基。另外他们还进行了细胞固定化培养研究,结果表明,游离的盾叶薯蓣细胞不分泌皂素到培养液中;而经固定化培养较长时间后,有分泌但不能持续。用海藻酸钠固定盾叶薯蓣细胞,方法简便,形成的胶珠均匀,稳定时间长,也可多次重复使用
- 上一篇:阿胶补血颗粒的作用 阿胶该怎么吃呢
- 下一篇:常喝柠檬水好吗泡柠檬水需要注意哪些呢